close
股市高手的領悟:技術沒有多大用 投資看的是信念
(原標題:一篇被轉瘋的投資筆記| 股市高手的領悟:技術沒有多大用,投資看的是信念和價值觀)
這兩天一篇題為《股市高手的領悟》的文章被廣大投資者瘋狂轉發,紛紛給予評價說,這是今年來看到的最好、最好的一篇文章,沒有之一!本文的作者李傑,部隊大院長大,當過服務員,做過IT職業經理人;06年接觸股市,08年正式轉為職業投資人,之後5年熊市中年復合收益率超過30%。這裡特將這篇雄文分享給大傢,希望能夠對大傢的投資思路有所啟發和幫助。
4鏡頭行車記錄器2015年的A股將以其劇烈的波動性和由此延伸的眾多故事被記入歷史。然而放在3年來看,2015年的市場所占的分量高不到哪兒去,放在5年來看不過是一次插曲,放在10年來看可能隻是一片小浪花。投資是一場長途跋涉,不能老指望搭上順風車,更不能出現一次車毀人亡。關鍵是持續前行,使命必達。感恩,共勉。
以天為單位看待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奇跡和運氣
以年為單位瞄準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天賦和能力
以3-5年為周期規劃財務的人,相信的是膽識和眼光
以10年為單位思考財富的人,相信的是常識和復利
以更長周期看待財小貨車行車記錄器推薦富的人,相信的是時代和命運
很多事情,不是從學識智商分野,而是從格局開始的
投資長期來看隻有兩個因子是核心且恒久的:第一是價值,第二是人性,其它一切都隻是次級因子。次級因子對於價值和人性的幹擾機制是非常復雜的,這其實進一步降低瞭跟蹤次級因子的意義。但錨定兩個核心因子的結果呈現出典型的“簡單但不容易”的特征,邏輯關系簡單有效,但評估和執行卻並不容易。
站在今天看宏觀經濟的疲弱、匯率市場的波動、金融杠桿的參與等等次級因子都使得市場處於非常復雜的擾動內。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未來內在價值會哪些地方、以何種方式繼續增長?以及如何至少不被恐懼和貪婪所傷害?今天的這些思考和結論,可能決定瞭3年後資產的狀況。
這才1年多的波動,就刺激瞭不少私募或者自己投資的人在那兒展示“艱難心路歷程”瞭。做投資的,面對市場的波動和不確定性難道不是天經地義嗎?天天45度上揚的合傢歡市場,要專業投資人幹嘛?過去1年確實挺動蕩,但說實話並沒什麼脫離瞭國內外歷史特征的全新現象。
投資已經是最幸運的職業,真沒啥可抱怨的。
在投資上多總結經驗教訓是好事,但好事兒辦糟屢見不鮮,最典型的是用最近一次的市場表現和得失來反思,而市場下一次的情況往往正好打擊到你這次總結出來的教訓。有效的反思一定要觸及投資的核心規律,不能局限在階段性市場運行特征上,重點是長期可靠和紮實邏輯與自身執行能力的結合。
1
(15年12月21日寫)
目前市場現象:
1,絕大多數股票處於歷史估值區間的上沿;
2,股市的消息基本上每天都是各大網站的重要播報內容;
3,身邊人裡那些幾年前不關心股票的人幾乎都在炒股中;
4,大量的私募產品正在通過各種渠道募集中;
5,沒有大V再提“制度不改無牛市”瞭。
這幾乎與12年的情況形成瞭絕佳的對照。
看瞭看以前的老同行創業軟件,3輪股災最低92元,約為15年業績的112倍市盈率和10倍PB。16年第一季度預告凈利潤同比還將下降55%到82%,也就是說不殺估值光殺業績都有50%以上的下降空間...就這麼個玩意,截止15年末各大基金持股占流通比高達50%以上,其中中郵系就占瞭35%,大傢感受一下吧。
過去的3年多時間,真正實現公司盈利翻番,甚至翻幾倍的公司是非常稀少的。截止2014年過去三年的凈利潤的復合增速超過26%(3年26%復利就是一倍)的公司,隻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2%,這裡面還包括瞭不少營業外收益的。也就是說,過去幾年的超額收益主要是估值貢獻的,而且是大大的貢獻。那麼未來呢?
美國股市從長期均線來看一直就是大牛市。但據統計在1950年,美國散戶投資者的持股比例曾高達94%;到1980年,這個數字也有63%。到瞭2008年散戶投資者持有美國全部股票市值的34%。
也就是說,在美國這個堪稱世界長期行情最好的市場裡,過去幾十年散戶作為市場參與者的比重是持續團滅的,一直在被淘汰。中國會有奇跡嗎?
16年1月20日寫:曾是牛市王者的全通教育,距離最高點已經跌去瞭近75%,然而近期均價依然高達100倍PE。按PE統計,目前PE大於等於60倍的公司還有424傢,現在有三種可能:第一,牛市再來,這些公司還能大漲;第二,估值合理這些公司價位可穩定,慢慢等業績;第三,大幅下跌均值回歸。
哪種可能大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沒有難度,也無關痛癢——因為我們完全可以不碰這400多個,不是還有2000多個嗎?那麼第二個問題來瞭:如果這400多個代表瞭最強概念的公司,不幸走向瞭第三種方向,那小貨車行車記錄器麼對市場其它群體的影響又該是怎樣的呢?
2
(16年1月24日寫)
去年中曾在微博聊到某些大藍籌泡沫並不亞於小股票,當時對一些風格轉換沖8000再上萬的“專業判斷”確實嘀咕,不知道是真這麼想還是隻為募集資金。回頭來看,去年5000點崩盤是不幸中的大幸,要真像某些人期待的炒下去,今年跳樓和破產的人數估計會倍數級增長。
12年末13年初,什麼救市也沒有,什麼熔斷也沒聽說,股市為何產生大行情?08年中期和15年下半年,各種救市眼花繚亂,各方大佬出來喊話凝聚信心,股市為何跌得稀裡嘩啦?
很簡單,夠便宜自然會上漲,泡沫化瞭自然要下跌,就這兩條,天王老子也擋不住。當然,咱這說的是市場整體規律,個股特例另說。
在讀書上的歷史泡沫案例時,人們可能會嘲笑當時人的愚蠢。可實際上大傢對照一下自己,在07年和15年上半年的時候是什麼狀況?我覺得自信能給自己打80分以上的應該不多。人是一種群體性動物,從眾行為曾經在數萬年間保障瞭人類的安全,這種刻在基因裡的潛意識,正好是投資世界裡的致命傷。
有朋友咨詢林某股神的基金,查看後嚇瞭一跳。07年2月發行的1期,算是不錯的時間點,截止15年12月末凈值隻有2塊(現在肯定又跌瞭不少),這可都快9年瞭,復利8%,而且中間波動巨大。2期更絕,也快9年瞭,總收益隻有20%多。
其實選基金有個竅門,凡是媒體冠以“中國巴菲特”的,通常可以先排除。一個很容易被網絡謠言騙的人,通常在投資上也極大概率的非常不靠譜。所以各位如果選擇基金經理或者投資參考者,不一定要聽他吹什麼投資理念這種可以表演的玩意,但一定要註意其日常是否有小清新、憤青、極左極右,聽風就是雨,正義感與智商不匹配,以及謠言中轉站等表現。這訣竅一般人我不告訴。
最近投資圈很流行電影《大空頭》,08年保爾森的傳奇故事確實引人入勝。但就像我以前說的,超級勝利和超級失敗一樣,往往是某種極端基因所鑄就的。保爾森以此封神,但之後11年、12年、14年和15年其基金都出現虧損,13年至今黃金基金更是虧損65%。極端性有利有弊,但與之為伍你肯定需要一顆大心臟。
隨著股市的下跌,預感到大量的“憤怒一族”又快集中出現瞭。說真的,對老手來說遇到波動還怪社會,隻能說明白混瞭十幾年沒長進,對新手來說去年股災1.0或者2.0的時候罵罵是情有可原的,但那之後國傢真的救過你,而且幾乎是用不要臉的方式救的。現在如果再想罵的,隻能沖著自己罵瞭。
剛在書裡看到一句挺有趣的話:
“分析師有什麼用?股市漲的時候誰還需要分析師?”
“如果股市跌瞭呢?”
“那時候誰還需要股票?”
其實大多數人的財富都是時代給的,特別是要敬畏周期。“永遠繁榮下去”的幻象背後是缺乏常識和自大,在繁榮的頂點上杠桿更是典型的財富自殺行為。
大多數人往往認為投資的最高境界是“入手就漲”,其實投資真正的奧義是“入手就贏”。這一字之差其實反映的是認知層次上的天壤之別。
前者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試圖做日常市場波動的主人。後者是立足於堅實的安全邊際和妥善的賠率測算,是做自己行為的主人。一切結果的差異本質上都是思維方式的差異。
請你為下面幾個行為的難度排個序(難度由高到低):
1,一個月隻看一次盤
2,一天隻看一次朋友圈
3,一個禮拜堅持2次以上高質量的體育鍛煉
4,平均一個月讀1本書(不包括小說類)
5,每周對傢人說次“我愛你”
今年的市場,甭管您是持幣還是持股,被折騰被糾結都是必然的。從周期的角度來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那就是反復糾結折騰的階段,這是進入未來掙大錢階段的必然準備。這種時候,高度關註市場基本上很容易整成神經病。主心骨還是從概率賠率的價值觀點出發,穩健策略下配合耐心和平常心慢慢熬。
知道前條為啥提出一個月看次盤瞭吧?
關於投資需要多少財務知識,我覺得籠統的講當然越多越好,但如果說下限,那就是:能夠讓你對公司的經營狀況有個大致的判斷,比如是保持正常,出現惡化的征兆,或者出現好轉的跡象。財報分析的重點是結合公司經營的環境和目標去看是否正常,是去理解它生意的本質。財務分析的目的是理解公司的經營處於什麼狀態,以及判斷它處於什麼價值創造周期,需要建立投資思維,而不是會計思維。
對於悟性好的人來說,投資的核心真理用1頁紙5分鐘就能說明白。
但這5分鐘的道理,不經過個3-5年的實際投資歷練,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復雜辯證性並由此精煉出適合你個人的投資方法。
但更難的,是在多輪的牛熊轉換和各種行情變幻中克服恐懼貪婪,看清自己並知行合一。
而最難最難的,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堅守並簡單重復那些最初的道理。
真正的交易區間隻占整個投資時段大約不足10%的部分,所以安排好其它90%的時間不但影響著你的投資回報還決定瞭你的幸福指數。除瞭必要的學習思考做做功課外,最好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盡可能的舒服:鍛煉身體,隨性旅遊,讀書看電影,做點兒自己喜歡的事,這樣即便是平庸的回報你都賺到瞭人生。如果恰好方法對路判斷正確,那就是物質精神雙豐收瞭。
看瞭下15年末的中國40歲以下的富豪榜單,前15名裡隻有一個房地產,其它全是新興行業。對他們背景不清楚,但我猜測其中權貴二代的比例也不高。我向來認為富豪榜的結構特點是對當時社會經濟特征的一種典型反映。各個時期的富豪榜連續起來看很有意思。投資中有很多技術性問題,但在技術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對時代的思考和觀察。在時代和歷史的車輪前,個人的那點小聰明其實是微不足道的。投資不能天天說格局和視野,但若完全沒有這些作為後盾那投資可能就淪為瞭雞毛蒜皮和過度精明的遊戲。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的所有具投資屬性的標的基本上都經歷瞭一次甚至多次的,真正意義上的強烈波動和完整周期特征,隻有一個例外:一線城市的地產價格。現在大眾是否形成瞭這樣一種一致性預期:一線房產價格隻會越來越貴,隻會漲不會跌,所有的下跌都是假摔,所有的投資都不如房產靠譜?
3
(16年3月7日寫)
感覺到一線城市的房價正在將市民陷入一種空前的恐慌中,什麼怪誕的情況都開始聽說瞭。牛市高潮期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漲到你信為止,漲到你驚慌失措為止。
但很可惜,這個世界上有牛市就有熊市,有多麼波瀾壯闊的牛市也就有同級別的調整。當然,也可能京滬深的房價會創造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例外?
對大多數中國傢庭來說,房價跌30%比股票跌60%對傢庭凈資產的折損都要大,特別是一線中產階級。過去15年決定傢庭財富級別的關鍵是你什麼時候買的房,有幾套房,未來5到10年依然如此。隻不過,以前是決定瞭向上的彈性,未來是決定資產結構的風險和脆弱程度瞭。
人口,收入和貨幣量是房價的三大驅動。人口增長收入提升貨幣量超發,妥妥的黃金十年沒跑。人口結構拐點,但收入持續快速提升,房價“成長性”依然合理。人口結構拐點,收入增速跟不上,貨幣量成為房價增長主導時,就趨近泡沫。從2000年至今,“一直漲”的背後是房價的驅動因素其實也在改變。
對投資品來說支持價格的堅實基礎要麼是內在價值增長匹配,要麼是產生的現金流回報匹配。除此之外千萬別給高估值找其它的合理性,人性決定瞭資產價格永遠是“越漲看起來越有道理”,不信你回過頭去找找每次投資品(股票房產大宗商品都算上)價格泡沫和頂部區域的報告和大眾留言,看看有多少4G即時影像行車紀錄器例外?
投資上有2個常見遊覽車行車紀錄器安裝的錯誤:
1、在資產上升大周期的初期被高估值嚇到;
2、在資產頂部區域又從歷史路徑中給當下的高估值找合理性;
典型的如房價收入比,15年前就很高,但之後人口和收入的雙高增長說明當時靜態的高估值是合理的,這就是典型的“成長估值”被證實。但成長估值不可能永續,總會切換到“收入比、租售比”的價值估值邏輯。
估值的高低是表象,核心是其背後的假設是什麼,以及最終是被證實還是證偽。
16年4月8日寫:15年的上半年是雞犬升天,下半年是泥沙俱下,總體特征是全市場的方向性高度一致。經過3輪股災和中間的反彈後,市場的分化開始越來越明顯。這種分化可能意味著未來不斷創新高和新低的股票會同時出現,市場正從極端情緒主導逐漸過渡到基本面主導階段。前一個階段“躲”是效果最明顯的,新階段“準”可能才是最關鍵的。
資產配置這事兒沒必要天天琢磨糾結,但在大周期的判斷上一定要清醒,因為那決定著10年後你資產的安全性和可能性。泡沫化的資產會讓人看起來很有錢,但那是短暫和脆弱的。資產風險的程度與其過去的收益率和脫離穩定價值的程度成正比,找找這些數據會很有用。
聰明和智慧的區別是什麼?我覺得聰明體現在智力上,最難的題,最復雜的技術,最難懂的理論,這些都需要聰明。智慧體現在能參悟事物的“道”,知道事物的難易、進退和分寸。聰明能挑戰最困難的課題,智慧則是讓事物簡單化和單純化。
作為投資這行來說,不需要十分的聰明,卻必須有幾分智慧。
看《人類簡史》裡講解,承認自己無知是靠近事實和真理的重要前提,深有感觸。看看微博,多少曾經聰明和富有學識的人,就是因為開始相信自己無所不知或者真理在握,走向偏執甚至成為妄人。不承認無知,可能就是無知到某種程度的表現吧。
窮和屌絲是兩種狀態。窮隻是暫時的物質匱乏,而屌絲卻是種精神病,得治。這種病的時間長瞭,慢慢會發展成屌絲命。窮不可怕,分不清好歹才是最沒救的,人還活著註定的悲催已經把他埋瞭,可憐更可氣。
有一個模糊的感覺:之前歷史上最大的人類悲劇可能都是獨裁帶來的,而未來新的大級別的人類悲劇可能將是民粹導致的。歷史這個東西有時候也像股市,每次的波動本身很相似,但總會換上新的概念。
現在的社會是上層無力建立信仰,底層處於經常性憤怒,中產階級高度焦慮。能把這三者粘合在一起的唯一要素是“錢”:管理者靠經濟增長維持合法性,中產階級靠財富膨脹找到安全感,底層人民靠賺錢尋求階級升級,所以“錢”是這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對經濟前景來說,這不算壞事;對社會幸福感和體驗感而言,這就不是啥好事兒瞭。
常識在很多時候會被遺忘,甚至在市場狂熱期間常識會被羞辱,但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站在常識的一邊你最終會成為贏傢,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是煎熬的,但你需要理解煎熬的存在本身就是超額收益的壁壘。那些看起來容易的、特別符合人性訴求的、與市場的走勢形成正反饋的行為,反而處處是陷阱。
不少人都曾有“一戰成名”的驚人準確的市場預測,這根本不稀奇。但這些階段性概率的幸運兒一旦把某次神準歸因為自己的“神奇天賦”或“獨門技術”,悲劇就註定在前方等待瞭。歷史的垃圾堆裡,早已堆滿試圖頻繁精確預測市場的自大狂們瞭,但歷史也告訴我們,一定還會有下一個。
下一次大牛市恐怕是件很遙遠的事瞭,但又如何呢?07年之後2年左右的時間,不少公司就創出歷史新高瞭。隻要是在不太貴的時候持有真正優質的企業,即便在非牛市期間也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距離15年頂部已經快1年瞭,大起大落之後,如果市場以目前位置為中樞上下晃蕩2年也不是什麼壞事。以一顆平常心,耐心與優質企業為伍,保持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目標一定可以達到。
4
(16年5月26日寫)
如果把市場環境分成投資難度的等級的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是典型的“高手市場”,也就是賺錢很難,但又不是完全沒有賺錢的機會。這種市場環境下對於“對象,時機,力度”三要素的要求很高,高手要賺點兒錢也不容易。對老手的建議:張弛有度,平常心加耐心;對新晉投資人的建議:抓緊學習進階,下一波你就不會缺席;對韭菜們的建議,地球很危險還是回三體星吧。
在市場的不同階段,估值和業績具有防守和進攻上的辯證性。當市場處於模糊期間時,低估值是防守因素,業績增長是進攻性要素,可持續的業績增長是最核心的驅動力。當市場處於極端低估時,業績增長變為防守因素(用來確保低估值的可靠性),而估值反轉則成為最強進攻性要素。前者的核心是價值牽引,後者的奧秘是均值回歸。
證券市場有一種特異功能,就是專門摧毀你的短期經驗。先用一種溫度慢慢燉,等你適應瞭得心應手的時候可能就換湯瞭。對這種特征,要麼你是十八班兵器樣樣精通,以萬變應萬變。要麼你就抓住根本我行我素,以不變應萬變。但不管哪路風格,最終幾個周期下來發現其實盈虧同源,你努力瞭一輩子的左右逢源其實隻是個美麗的幻象。
財務自由這事兒,財務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很多人總是關註財務的標準,但其實這個可以有下限但真的沒標準,因為決定下限的是需要,決定標準的是欲望,而需要是有限的欲望卻無止境。這事兒的麻煩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天天幻想自由卻不為實現財務目標真正努力;而對少數精英來說,是放不下財富繼續增長的枷鎖和欲望的同步膨脹,而遠離瞭自由的初衷。
欲望與能力:能力不強但物質欲望也不高,平凡但不見得平淡的生活;能力很大而個人欲望卻很低,是偉大的理想主義者和社會的改造推動者;能力不高欲望很高,註定過不好這一生瞭。對投資人來說,確保能力不斷進階並始終管理好欲望,形成兩者健康積極的配合,是個不那麼著名但繞不過去的大問題。
按部就班的職業發展是加法人生,雖難大富貴,但總趨勢是向上且可預期性高;創業和投資以及撈偏門是乘法人生,非線性發展且落點分佈不均勻,有登頂希望但也可能乘以0;嚴重選錯行或選錯人是減法人生,把原本美好的一點點消耗殆盡,明白時悔之已晚;眼高手低滿肚子負能量是除法人生,不管幹什麼都是摩擦系數最大,對外無貢獻,自己不幸福。
在投資上,技術要從屬於策略,策略要從屬戰略,戰略最終從屬於信念和價值觀。投資失敗和成功的程度,技術層的影響其實很小,策略層的影響有限,大部分結果取決於投資戰略是否正確和基本信念的牢靠程度。但絕大多數人每天的眼裡都是技術,幾天換一個策略,從不思考戰略,永遠未曾理解和堅守信念。
證券市場裡的錢是一種很驕傲的東西,它會用深入骨髓的眼光透視你靈魂深處的弱點,然後化身出最誘惑和讓你恐懼的東西一次次的測試你,而且這種測試既是後天學識層面的,也有先天基因層次的。隻有在通過多重的考驗後,它才會接受你這個主人。而通不過測試的,往往反而被其奴役甚至剝奪一切。
本文來源:投資界網站
責任編輯:鐘齊鳴_NF5619
(原標題:一篇被轉瘋的投資筆記| 股市高手的領悟:技術沒有多大用,投資看的是信念和價值觀)
這兩天一篇題為《股市高手的領悟》的文章被廣大投資者瘋狂轉發,紛紛給予評價說,這是今年來看到的最好、最好的一篇文章,沒有之一!本文的作者李傑,部隊大院長大,當過服務員,做過IT職業經理人;06年接觸股市,08年正式轉為職業投資人,之後5年熊市中年復合收益率超過30%。這裡特將這篇雄文分享給大傢,希望能夠對大傢的投資思路有所啟發和幫助。
4鏡頭行車記錄器2015年的A股將以其劇烈的波動性和由此延伸的眾多故事被記入歷史。然而放在3年來看,2015年的市場所占的分量高不到哪兒去,放在5年來看不過是一次插曲,放在10年來看可能隻是一片小浪花。投資是一場長途跋涉,不能老指望搭上順風車,更不能出現一次車毀人亡。關鍵是持續前行,使命必達。感恩,共勉。
以天為單位看待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奇跡和運氣
以年為單位瞄準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天賦和能力
以3-5年為周期規劃財務的人,相信的是膽識和眼光
以10年為單位思考財富的人,相信的是常識和復利
以更長周期看待財小貨車行車記錄器推薦富的人,相信的是時代和命運
很多事情,不是從學識智商分野,而是從格局開始的
投資長期來看隻有兩個因子是核心且恒久的:第一是價值,第二是人性,其它一切都隻是次級因子。次級因子對於價值和人性的幹擾機制是非常復雜的,這其實進一步降低瞭跟蹤次級因子的意義。但錨定兩個核心因子的結果呈現出典型的“簡單但不容易”的特征,邏輯關系簡單有效,但評估和執行卻並不容易。
站在今天看宏觀經濟的疲弱、匯率市場的波動、金融杠桿的參與等等次級因子都使得市場處於非常復雜的擾動內。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未來內在價值會哪些地方、以何種方式繼續增長?以及如何至少不被恐懼和貪婪所傷害?今天的這些思考和結論,可能決定瞭3年後資產的狀況。
這才1年多的波動,就刺激瞭不少私募或者自己投資的人在那兒展示“艱難心路歷程”瞭。做投資的,面對市場的波動和不確定性難道不是天經地義嗎?天天45度上揚的合傢歡市場,要專業投資人幹嘛?過去1年確實挺動蕩,但說實話並沒什麼脫離瞭國內外歷史特征的全新現象。
投資已經是最幸運的職業,真沒啥可抱怨的。
在投資上多總結經驗教訓是好事,但好事兒辦糟屢見不鮮,最典型的是用最近一次的市場表現和得失來反思,而市場下一次的情況往往正好打擊到你這次總結出來的教訓。有效的反思一定要觸及投資的核心規律,不能局限在階段性市場運行特征上,重點是長期可靠和紮實邏輯與自身執行能力的結合。
1
(15年12月21日寫)
目前市場現象:
1,絕大多數股票處於歷史估值區間的上沿;
2,股市的消息基本上每天都是各大網站的重要播報內容;
3,身邊人裡那些幾年前不關心股票的人幾乎都在炒股中;
4,大量的私募產品正在通過各種渠道募集中;
5,沒有大V再提“制度不改無牛市”瞭。
這幾乎與12年的情況形成瞭絕佳的對照。
看瞭看以前的老同行創業軟件,3輪股災最低92元,約為15年業績的112倍市盈率和10倍PB。16年第一季度預告凈利潤同比還將下降55%到82%,也就是說不殺估值光殺業績都有50%以上的下降空間...就這麼個玩意,截止15年末各大基金持股占流通比高達50%以上,其中中郵系就占瞭35%,大傢感受一下吧。
過去的3年多時間,真正實現公司盈利翻番,甚至翻幾倍的公司是非常稀少的。截止2014年過去三年的凈利潤的復合增速超過26%(3年26%復利就是一倍)的公司,隻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2%,這裡面還包括瞭不少營業外收益的。也就是說,過去幾年的超額收益主要是估值貢獻的,而且是大大的貢獻。那麼未來呢?
美國股市從長期均線來看一直就是大牛市。但據統計在1950年,美國散戶投資者的持股比例曾高達94%;到1980年,這個數字也有63%。到瞭2008年散戶投資者持有美國全部股票市值的34%。
也就是說,在美國這個堪稱世界長期行情最好的市場裡,過去幾十年散戶作為市場參與者的比重是持續團滅的,一直在被淘汰。中國會有奇跡嗎?
16年1月20日寫:曾是牛市王者的全通教育,距離最高點已經跌去瞭近75%,然而近期均價依然高達100倍PE。按PE統計,目前PE大於等於60倍的公司還有424傢,現在有三種可能:第一,牛市再來,這些公司還能大漲;第二,估值合理這些公司價位可穩定,慢慢等業績;第三,大幅下跌均值回歸。
哪種可能大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沒有難度,也無關痛癢——因為我們完全可以不碰這400多個,不是還有2000多個嗎?那麼第二個問題來瞭:如果這400多個代表瞭最強概念的公司,不幸走向瞭第三種方向,那小貨車行車記錄器麼對市場其它群體的影響又該是怎樣的呢?
2
(16年1月24日寫)
去年中曾在微博聊到某些大藍籌泡沫並不亞於小股票,當時對一些風格轉換沖8000再上萬的“專業判斷”確實嘀咕,不知道是真這麼想還是隻為募集資金。回頭來看,去年5000點崩盤是不幸中的大幸,要真像某些人期待的炒下去,今年跳樓和破產的人數估計會倍數級增長。
12年末13年初,什麼救市也沒有,什麼熔斷也沒聽說,股市為何產生大行情?08年中期和15年下半年,各種救市眼花繚亂,各方大佬出來喊話凝聚信心,股市為何跌得稀裡嘩啦?
很簡單,夠便宜自然會上漲,泡沫化瞭自然要下跌,就這兩條,天王老子也擋不住。當然,咱這說的是市場整體規律,個股特例另說。
在讀書上的歷史泡沫案例時,人們可能會嘲笑當時人的愚蠢。可實際上大傢對照一下自己,在07年和15年上半年的時候是什麼狀況?我覺得自信能給自己打80分以上的應該不多。人是一種群體性動物,從眾行為曾經在數萬年間保障瞭人類的安全,這種刻在基因裡的潛意識,正好是投資世界裡的致命傷。
有朋友咨詢林某股神的基金,查看後嚇瞭一跳。07年2月發行的1期,算是不錯的時間點,截止15年12月末凈值隻有2塊(現在肯定又跌瞭不少),這可都快9年瞭,復利8%,而且中間波動巨大。2期更絕,也快9年瞭,總收益隻有20%多。
其實選基金有個竅門,凡是媒體冠以“中國巴菲特”的,通常可以先排除。一個很容易被網絡謠言騙的人,通常在投資上也極大概率的非常不靠譜。所以各位如果選擇基金經理或者投資參考者,不一定要聽他吹什麼投資理念這種可以表演的玩意,但一定要註意其日常是否有小清新、憤青、極左極右,聽風就是雨,正義感與智商不匹配,以及謠言中轉站等表現。這訣竅一般人我不告訴。
最近投資圈很流行電影《大空頭》,08年保爾森的傳奇故事確實引人入勝。但就像我以前說的,超級勝利和超級失敗一樣,往往是某種極端基因所鑄就的。保爾森以此封神,但之後11年、12年、14年和15年其基金都出現虧損,13年至今黃金基金更是虧損65%。極端性有利有弊,但與之為伍你肯定需要一顆大心臟。
隨著股市的下跌,預感到大量的“憤怒一族”又快集中出現瞭。說真的,對老手來說遇到波動還怪社會,隻能說明白混瞭十幾年沒長進,對新手來說去年股災1.0或者2.0的時候罵罵是情有可原的,但那之後國傢真的救過你,而且幾乎是用不要臉的方式救的。現在如果再想罵的,隻能沖著自己罵瞭。
剛在書裡看到一句挺有趣的話:
“分析師有什麼用?股市漲的時候誰還需要分析師?”
“如果股市跌瞭呢?”
“那時候誰還需要股票?”
其實大多數人的財富都是時代給的,特別是要敬畏周期。“永遠繁榮下去”的幻象背後是缺乏常識和自大,在繁榮的頂點上杠桿更是典型的財富自殺行為。
大多數人往往認為投資的最高境界是“入手就漲”,其實投資真正的奧義是“入手就贏”。這一字之差其實反映的是認知層次上的天壤之別。
前者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試圖做日常市場波動的主人。後者是立足於堅實的安全邊際和妥善的賠率測算,是做自己行為的主人。一切結果的差異本質上都是思維方式的差異。
請你為下面幾個行為的難度排個序(難度由高到低):
1,一個月隻看一次盤
2,一天隻看一次朋友圈
3,一個禮拜堅持2次以上高質量的體育鍛煉
4,平均一個月讀1本書(不包括小說類)
5,每周對傢人說次“我愛你”
今年的市場,甭管您是持幣還是持股,被折騰被糾結都是必然的。從周期的角度來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那就是反復糾結折騰的階段,這是進入未來掙大錢階段的必然準備。這種時候,高度關註市場基本上很容易整成神經病。主心骨還是從概率賠率的價值觀點出發,穩健策略下配合耐心和平常心慢慢熬。
知道前條為啥提出一個月看次盤瞭吧?
關於投資需要多少財務知識,我覺得籠統的講當然越多越好,但如果說下限,那就是:能夠讓你對公司的經營狀況有個大致的判斷,比如是保持正常,出現惡化的征兆,或者出現好轉的跡象。財報分析的重點是結合公司經營的環境和目標去看是否正常,是去理解它生意的本質。財務分析的目的是理解公司的經營處於什麼狀態,以及判斷它處於什麼價值創造周期,需要建立投資思維,而不是會計思維。
對於悟性好的人來說,投資的核心真理用1頁紙5分鐘就能說明白。
但這5分鐘的道理,不經過個3-5年的實際投資歷練,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復雜辯證性並由此精煉出適合你個人的投資方法。
但更難的,是在多輪的牛熊轉換和各種行情變幻中克服恐懼貪婪,看清自己並知行合一。
而最難最難的,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堅守並簡單重復那些最初的道理。
真正的交易區間隻占整個投資時段大約不足10%的部分,所以安排好其它90%的時間不但影響著你的投資回報還決定瞭你的幸福指數。除瞭必要的學習思考做做功課外,最好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盡可能的舒服:鍛煉身體,隨性旅遊,讀書看電影,做點兒自己喜歡的事,這樣即便是平庸的回報你都賺到瞭人生。如果恰好方法對路判斷正確,那就是物質精神雙豐收瞭。
看瞭下15年末的中國40歲以下的富豪榜單,前15名裡隻有一個房地產,其它全是新興行業。對他們背景不清楚,但我猜測其中權貴二代的比例也不高。我向來認為富豪榜的結構特點是對當時社會經濟特征的一種典型反映。各個時期的富豪榜連續起來看很有意思。投資中有很多技術性問題,但在技術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對時代的思考和觀察。在時代和歷史的車輪前,個人的那點小聰明其實是微不足道的。投資不能天天說格局和視野,但若完全沒有這些作為後盾那投資可能就淪為瞭雞毛蒜皮和過度精明的遊戲。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的所有具投資屬性的標的基本上都經歷瞭一次甚至多次的,真正意義上的強烈波動和完整周期特征,隻有一個例外:一線城市的地產價格。現在大眾是否形成瞭這樣一種一致性預期:一線房產價格隻會越來越貴,隻會漲不會跌,所有的下跌都是假摔,所有的投資都不如房產靠譜?
3
(16年3月7日寫)
感覺到一線城市的房價正在將市民陷入一種空前的恐慌中,什麼怪誕的情況都開始聽說瞭。牛市高潮期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漲到你信為止,漲到你驚慌失措為止。
但很可惜,這個世界上有牛市就有熊市,有多麼波瀾壯闊的牛市也就有同級別的調整。當然,也可能京滬深的房價會創造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例外?
對大多數中國傢庭來說,房價跌30%比股票跌60%對傢庭凈資產的折損都要大,特別是一線中產階級。過去15年決定傢庭財富級別的關鍵是你什麼時候買的房,有幾套房,未來5到10年依然如此。隻不過,以前是決定瞭向上的彈性,未來是決定資產結構的風險和脆弱程度瞭。
人口,收入和貨幣量是房價的三大驅動。人口增長收入提升貨幣量超發,妥妥的黃金十年沒跑。人口結構拐點,但收入持續快速提升,房價“成長性”依然合理。人口結構拐點,收入增速跟不上,貨幣量成為房價增長主導時,就趨近泡沫。從2000年至今,“一直漲”的背後是房價的驅動因素其實也在改變。
對投資品來說支持價格的堅實基礎要麼是內在價值增長匹配,要麼是產生的現金流回報匹配。除此之外千萬別給高估值找其它的合理性,人性決定瞭資產價格永遠是“越漲看起來越有道理”,不信你回過頭去找找每次投資品(股票房產大宗商品都算上)價格泡沫和頂部區域的報告和大眾留言,看看有多少4G即時影像行車紀錄器例外?
投資上有2個常見遊覽車行車紀錄器安裝的錯誤:
1、在資產上升大周期的初期被高估值嚇到;
2、在資產頂部區域又從歷史路徑中給當下的高估值找合理性;
典型的如房價收入比,15年前就很高,但之後人口和收入的雙高增長說明當時靜態的高估值是合理的,這就是典型的“成長估值”被證實。但成長估值不可能永續,總會切換到“收入比、租售比”的價值估值邏輯。
估值的高低是表象,核心是其背後的假設是什麼,以及最終是被證實還是證偽。
16年4月8日寫:15年的上半年是雞犬升天,下半年是泥沙俱下,總體特征是全市場的方向性高度一致。經過3輪股災和中間的反彈後,市場的分化開始越來越明顯。這種分化可能意味著未來不斷創新高和新低的股票會同時出現,市場正從極端情緒主導逐漸過渡到基本面主導階段。前一個階段“躲”是效果最明顯的,新階段“準”可能才是最關鍵的。
資產配置這事兒沒必要天天琢磨糾結,但在大周期的判斷上一定要清醒,因為那決定著10年後你資產的安全性和可能性。泡沫化的資產會讓人看起來很有錢,但那是短暫和脆弱的。資產風險的程度與其過去的收益率和脫離穩定價值的程度成正比,找找這些數據會很有用。
聰明和智慧的區別是什麼?我覺得聰明體現在智力上,最難的題,最復雜的技術,最難懂的理論,這些都需要聰明。智慧體現在能參悟事物的“道”,知道事物的難易、進退和分寸。聰明能挑戰最困難的課題,智慧則是讓事物簡單化和單純化。
作為投資這行來說,不需要十分的聰明,卻必須有幾分智慧。
看《人類簡史》裡講解,承認自己無知是靠近事實和真理的重要前提,深有感觸。看看微博,多少曾經聰明和富有學識的人,就是因為開始相信自己無所不知或者真理在握,走向偏執甚至成為妄人。不承認無知,可能就是無知到某種程度的表現吧。
窮和屌絲是兩種狀態。窮隻是暫時的物質匱乏,而屌絲卻是種精神病,得治。這種病的時間長瞭,慢慢會發展成屌絲命。窮不可怕,分不清好歹才是最沒救的,人還活著註定的悲催已經把他埋瞭,可憐更可氣。
有一個模糊的感覺:之前歷史上最大的人類悲劇可能都是獨裁帶來的,而未來新的大級別的人類悲劇可能將是民粹導致的。歷史這個東西有時候也像股市,每次的波動本身很相似,但總會換上新的概念。
現在的社會是上層無力建立信仰,底層處於經常性憤怒,中產階級高度焦慮。能把這三者粘合在一起的唯一要素是“錢”:管理者靠經濟增長維持合法性,中產階級靠財富膨脹找到安全感,底層人民靠賺錢尋求階級升級,所以“錢”是這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對經濟前景來說,這不算壞事;對社會幸福感和體驗感而言,這就不是啥好事兒瞭。
常識在很多時候會被遺忘,甚至在市場狂熱期間常識會被羞辱,但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站在常識的一邊你最終會成為贏傢,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是煎熬的,但你需要理解煎熬的存在本身就是超額收益的壁壘。那些看起來容易的、特別符合人性訴求的、與市場的走勢形成正反饋的行為,反而處處是陷阱。
不少人都曾有“一戰成名”的驚人準確的市場預測,這根本不稀奇。但這些階段性概率的幸運兒一旦把某次神準歸因為自己的“神奇天賦”或“獨門技術”,悲劇就註定在前方等待瞭。歷史的垃圾堆裡,早已堆滿試圖頻繁精確預測市場的自大狂們瞭,但歷史也告訴我們,一定還會有下一個。
下一次大牛市恐怕是件很遙遠的事瞭,但又如何呢?07年之後2年左右的時間,不少公司就創出歷史新高瞭。隻要是在不太貴的時候持有真正優質的企業,即便在非牛市期間也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距離15年頂部已經快1年瞭,大起大落之後,如果市場以目前位置為中樞上下晃蕩2年也不是什麼壞事。以一顆平常心,耐心與優質企業為伍,保持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目標一定可以達到。
4
(16年5月26日寫)
如果把市場環境分成投資難度的等級的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是典型的“高手市場”,也就是賺錢很難,但又不是完全沒有賺錢的機會。這種市場環境下對於“對象,時機,力度”三要素的要求很高,高手要賺點兒錢也不容易。對老手的建議:張弛有度,平常心加耐心;對新晉投資人的建議:抓緊學習進階,下一波你就不會缺席;對韭菜們的建議,地球很危險還是回三體星吧。
在市場的不同階段,估值和業績具有防守和進攻上的辯證性。當市場處於模糊期間時,低估值是防守因素,業績增長是進攻性要素,可持續的業績增長是最核心的驅動力。當市場處於極端低估時,業績增長變為防守因素(用來確保低估值的可靠性),而估值反轉則成為最強進攻性要素。前者的核心是價值牽引,後者的奧秘是均值回歸。
證券市場有一種特異功能,就是專門摧毀你的短期經驗。先用一種溫度慢慢燉,等你適應瞭得心應手的時候可能就換湯瞭。對這種特征,要麼你是十八班兵器樣樣精通,以萬變應萬變。要麼你就抓住根本我行我素,以不變應萬變。但不管哪路風格,最終幾個周期下來發現其實盈虧同源,你努力瞭一輩子的左右逢源其實隻是個美麗的幻象。
財務自由這事兒,財務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很多人總是關註財務的標準,但其實這個可以有下限但真的沒標準,因為決定下限的是需要,決定標準的是欲望,而需要是有限的欲望卻無止境。這事兒的麻煩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天天幻想自由卻不為實現財務目標真正努力;而對少數精英來說,是放不下財富繼續增長的枷鎖和欲望的同步膨脹,而遠離瞭自由的初衷。
欲望與能力:能力不強但物質欲望也不高,平凡但不見得平淡的生活;能力很大而個人欲望卻很低,是偉大的理想主義者和社會的改造推動者;能力不高欲望很高,註定過不好這一生瞭。對投資人來說,確保能力不斷進階並始終管理好欲望,形成兩者健康積極的配合,是個不那麼著名但繞不過去的大問題。
按部就班的職業發展是加法人生,雖難大富貴,但總趨勢是向上且可預期性高;創業和投資以及撈偏門是乘法人生,非線性發展且落點分佈不均勻,有登頂希望但也可能乘以0;嚴重選錯行或選錯人是減法人生,把原本美好的一點點消耗殆盡,明白時悔之已晚;眼高手低滿肚子負能量是除法人生,不管幹什麼都是摩擦系數最大,對外無貢獻,自己不幸福。
在投資上,技術要從屬於策略,策略要從屬戰略,戰略最終從屬於信念和價值觀。投資失敗和成功的程度,技術層的影響其實很小,策略層的影響有限,大部分結果取決於投資戰略是否正確和基本信念的牢靠程度。但絕大多數人每天的眼裡都是技術,幾天換一個策略,從不思考戰略,永遠未曾理解和堅守信念。
證券市場裡的錢是一種很驕傲的東西,它會用深入骨髓的眼光透視你靈魂深處的弱點,然後化身出最誘惑和讓你恐懼的東西一次次的測試你,而且這種測試既是後天學識層面的,也有先天基因層次的。隻有在通過多重的考驗後,它才會接受你這個主人。而通不過測試的,往往反而被其奴役甚至剝奪一切。
本文來源:投資界網站
責任編輯:鐘齊鳴_NF5619
- 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 【Mobile01推薦】大貨車行車紀錄器安裝實例~有了他大貨車行車紀錄無死角
- 4G即時影像行車紀錄 【Mobile01推薦】大貨車行車紀錄器推薦~行車紀錄分享
- 遊覽車行車紀錄器推薦 【Mobile01推薦】4G遠端監控行車紀錄器超推薦~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